接口设计之道: RPC 与 RESTful 的抉择与融合

接口设计之道: RPC 与 RESTful 的抉择与融合

    正在检查是否收录...

在现代软件开发中, API 接口设计是系统架构的基石。通过近期关于“统一使用 POST”、“gRPC”、“RESTful”等话题的深入探讨与沟通,我们厘清了不同设计范式的本质、优劣及其适用场景,形成了更清晰的架 构认知。

一、 核心理念:两种设计范式

最根本的区分在于

设计理念

  

RPC (Remote Procedure Call)

: 

动作

方法

为核心

。其思维模式是“我要执行一个叫createOrder 或 dischargePatient 的操作”。它将远程服务调用模拟为本地函数调用,关注“

做什么

”。典型的特征是“动词+主语”的接口命名(如  /api/createUser )和统一使用  POST 方法 传输包含方法名和参数的请求体(如 JSON-RPC)。 RPC 的优势在于

直观、直接、沟通成本

,特 别适合封装复杂的、非标准化的业务流程。

  

RESTful (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)

: 

资源

为核心

。其思维模式是“我要操作一个 User 或  Order 资源”。它利用 HTTP 协议的语义,通过标准的  GET (获取)、 POST (创建)、 PUT / PATCH (更新)、 DELETE (删除)方法对资源进行操作,关注“

操作哪个东西

”。 URI 代表资源(如 /users/123 ),操作的语义由 HTTP 方法表达。 RESTful 的优势在于

统一接口、可

 缓存性

( GET 请求可被浏览器、 CDN 缓存)、

无状态性

和与 Web 生态的天然契合。

二、 统一

POST

:利弊权衡

为减少沟通成本而“统一使用 POST”是一种常见实践。其

优点

显著:简化开发规范,能轻松处理复杂参  数(避免 URL 长度限制),防火墙兼容性好。然而,其

缺点

更为深远:它

完全违背了

HTTP

 

方法的语

  

,导致操作意图模糊(是读取还是写入?), 

彻底丧失了

 

GET  

请求的可缓存能力

,严重影响系统性 能和可扩展性,并且使客户端难以利用方法的幂等性( PUT / DELETE )进行安全重试。

三、 演进与优化:务实的中间路线

认识到“统一 POST”的弊端后,公司采取了更优策略:采用“

动词

+

主语

”命名,并区分“

静态资源用

GET

 

动态资源用

POST

”。这是一个

务实的进步

  

优点

: “动词+主语”在应用层恢复了操作语义;将读取操作(静态资源)回归 GET  ,

键性地恢复

 了缓存能力

 

,实现了有效的读写分离。

  

局限:  POST 仍承担了创建、更新、删除等多种职责,失去了  PUT / DELETE  的幂等性保证,且 “动词”命名本质上仍是 RPC 风格,偏离了 RESTful 的资源导向思想。

四、 技术本质:

 

RPC over

HTTP

 

的合理性

技术经理提出的“我们用的是 RPC over HTTP , RESTful 只是参考”这一说法,

极具合理性

。它准确地描  述了当前架构的本质——利用 HTTP 作为传输载体,进行远程过程调用。这种模式在内部系统、微服务 通信或复杂业务场景中非常普遍且高效。它不追求 RESTful 的教条,而是优先保障

业务表达

的直接性和

 

开发效率

。对于像“处理出院”这类复杂业务操作,强行映射到  POST / PUT / DELETE 会非常别扭(是  POST /discharge ?还是  PATCH /patient {"status": "discharged"} ?),而直接定义一个  dischargePatient 的 RPC 方法则清晰明了。

五、

gRPC

 

RPC

理念的现代化演进

  • 本文作者:WAP站长网
  • 本文链接: https://wapzz.net/post-27538.html
  • 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默认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文章很赞!支持一下吧 还没有人为TA充电
为TA充电
还没有人为TA充电
0
0
  • 支付宝打赏
    支付宝扫一扫
  • 微信打赏
    微信扫一扫
感谢支持
文章很赞!支持一下吧
关于作者
2.8W+
9
1
2
WAP站长官方

RPC的三大问题:跨语言、跨平台通信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如何炼成的?

上一篇

Redis 缓存一致性:从“数据不一致”根源到解决方案全梳理

下一篇
评论区
内容为空

这一切,似未曾拥有

  • 复制图片
按住ctrl可打开默认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