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Java自带的线程池?有哪些实现?
Java通过Executors
工厂类提供了几种快速创建线程池的便捷方法。这些方法内部都是通过ThreadPoolExecutor
或ForkJoinPool
的不同参数配置来实现的。
主要实现有:
-
newFixedThreadPool(int nThreads)
特点
:创建固定大小的线程池。核心线程数 = 最大线程数 =nThreads
。使用无界的LinkedBlockingQueue
作为工作队列。适用场景
:适用于为了满足资源管理的需求,需要限制当前线程数量的场景,适用于负载较重的服务器。
-
newCachedThreadPool()
特点
: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。核心线程数为0,最大线程数为Integer.MAX_VALUE
。使用同步移交队列SynchronousQueue
。空闲线程存活时间为60秒。适用场景
:适用于执行很多短期异步任务的小程序,或者是负载较轻的服务器。会根据任务量弹性地创建和回收线程。
-
newSingleThreadExecutor()
特点
:创建只有一个线程的线程池。核心线程数 = 最大线程数 = 1。使用无界的LinkedBlockingQueue
。适用场景
:适用于需要保证任务顺序执行(FIFO, LIFO, 优先级)的场景。
-
newScheduledThreadPool(int corePoolSize)
特点
: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,支持定时及周期性任务执行。内部实现是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
。适用场景
:需要执行延迟任务或周期性任务的场景。
-
newWorkStealingPool(int parallelism)
(JDK 1.8+)特点
:创建一种窃取工作的线程池。使用ForkJoinPool
实现,并行度默认为CPU核心数。使用工作窃取算法,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的性能。适用场景
:非常适合会产生子任务的计算密集型任务。
2. 为什么不用默认实现?
虽然Executors
提供的工厂方法很方便,但在生产环境中
不推荐直接使用
,原因如下:-
:newFixedThreadPool
和newSingleThreadExecutor
它们使用的 workQueue 是默认大小为Integer.MAX_VALUE
的LinkedBlockingQueue
(无界队列)。如果任务提交速度持续远大于任务处理速度,会导致大量任务堆积在队列中,最终耗尽内存,引发OutOfMemoryError
。 -
:newCachedThreadPool
它允许创建的线程数量为Integer.MAX_VALUE
。如果任务数量非常多且执行时间较长,可能会导致创建大量的线程,耗尽CPU和内存资源。
核心问题
:这些方法的参数是固化的,缺乏自定义性,容易导致资源耗尽的风险。最佳实践
: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(任务类型、数量、峰值等),
手动直接创建 ThreadPoolExecutor
实例
,以便清晰地指定核心线程数、最大线程数、队列类型和容量、拒绝策略等参数,从而做出更精细和安全的资源配置。 3. 线程池中的线程是IO密集型还是计算密集型?
线程池
本身不区分
IO密集型还是计算密集型。池中的线程只是“工人”,它们是什么类型,完全取决于你提交给它们的“任务(Runnable/Callable)”是什么类型
。- 如果你提交的任务是大量的
网络请求、数据库操作、文件读写
等,需要等待IO响应的,那么这些线程就是在执行IO密集型
任务。 - 如果你提交的任务是大量的
复杂算法、循环计算、数据处理
等,主要消耗CPU资源的,那么这些线程就是在执行计算密集型
任务。
区分的重要性在于如何设置线程池参数
:计算密集型
:线程数通常设置为CPU核心数 + 1
左右。过多线程会导致频繁的CPU上下文切换,反而降低性能。IO密集型
:由于线程在执行IO操作时会阻塞,CPU空闲,因此可以设置更多的线程数,以充分利用CPU资源。通常可以设置为CPU核心数 * (1 + 平均IO等待时间 / 平均CPU计算时间)
,这个公式的估算值可能是2 * CPU核心数
或更高,需要通过压测找到最佳值。
4. 线程池执行任务的流程?
假设我们有一个自定义的 ThreadPoolExecutor
,其执行流程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状态机流程,如下图所示:
- 当一个新任务被提交时,线程池首先检查
当前运行的线程数是否小于核心线程数(corePoolSize)
。如果小于,则立即创建一个新的核心线程来执行该任务(即使其他核心线程是空闲的)。 - 如果当前运行的线程数已经达到或超过核心线程数,线程池会将任务
尝试放入工作队列(BlockingQueue)
进行缓冲等待。 - 如果
工作队列已满
,线程池会检查当前运行的线程数是否小于最大线程数(maximumPoolSize)。如果小于,则会创建新的“非核心”线程来立即执行这个新提交的任务(而不是处理队列里的旧任务)。 - 如果当前线程数已经达到最大线程数,并且队列也已满,那么说明线程池已经饱和,无法处理新任务。此时会
触发拒绝策略(RejectedExecutionHandler)
来处理这个被拒绝的任务。
核心原则
:先扩核心线程 -> 再入队列 -> 再扩临时线程 -> 最后拒绝。5. 拒绝策略有哪些?
当线程池和队列都饱和时,会执行拒绝策略。JDK内置了4种策略,都实现了RejectedExecutionHandler
接口:
-
ThreadPoolExecutor.AbortPolicy
(默认策略)行为
:直接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
异常。适用场景
:这是最严格的策略,可以确保任务不会丢失,提交任务的调用方可以捕获异常并做相应处理。
-
ThreadPoolExecutor.CallerRunsPolicy
行为
:不会丢弃任务,也不会抛出异常。而是将任务回退给调用者线程
来执行。即谁(哪个线程)提交的任务,就由哪个线程自己来执行。适用场景
:这是一种负反馈机制,可以有效地降低新任务提交的速度,给线程池喘息的时间。如果任务提交方是Web服务器的处理线程,那么服务器线程将忙于执行被拒绝的任务,从而无法继续提交新任务,起到了平缓流量的作用。
-
ThreadPoolExecutor.DiscardPolicy
行为
:静默地直接丢弃
无法被处理的新任务,不做任何通知,就像这个任务从来没被提交过一样。适用场景
:允许任务丢失的场景,不关键。
-
ThreadPoolExecutor.DiscardOldestPolicy
行为
:丢弃工作队列头部
(即下一个即将被执行的)最老的任务,然后尝试重新提交当前这个新任务。适用场景
:允许丢弃老任务,希望新任务有机会被执行的场景。需要注意队列中任务的优先级,防止重要的老任务被丢弃。
除了使用内置策略,你也可以实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
接口,自定义拒绝策略,例如将拒绝的任务持久化到磁盘或记录日志等待后续重试。
👉 点赞 | 关注 | 评论 —— 你的每一次互动,都是笔者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!
📩 想了解更多技术深度解析?点击关注按钮,订阅更新不迷路!
这一切,似未曾拥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