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并不完美,但还会再走一步。
【一】
从职场转到独立开发,第一阶段以相当不完美的姿势收尾。
无论是结果还是时间线,都不符合最初的预期,产品的用户数没有过百,第一个阶段没有在八月下旬结束,心态也并非不急不躁,这就是不装不演的真实现状。
过程做不到轻而易举,但路还要再走一步。
独立做产品这事,远比想象中的更难,在上半年做了三个月的准备,其实也是心里多少有点犯怵,总想着做好准备,等上手时会游刃有余。
现场现演的生活,怎么可能真正的准备好?
第一阶段的计划勉强完成,在执行的过程中节奏各种混乱,产品没有按照原型图一比一还原,自媒体内容的切入点也有偏差,并没有做到不同维度相辅相成的效果。
初心和热情,随着现状悄无声息的散去。
但在过程中积累的毒打,应该可以长点记性,在产品上形成了一些模糊的感觉,在内容上探到一丝算法的喜好,在大模型和用户之间,如何在产品内设计提示词,有了简单的理解。
再往下走更没底气,需要装腔作势,直面一期明显的问题,解决二期未知的麻烦。
【二】
第一阶段的计划,就是把整件事完整的做出来,仅仅这一点就比想象中更困难。
产品的一丝期待,在近期推广中幻灭。
以自己的实践来说:独立开发是程序员最佳的练手项目,因为需要同时面对产品,技术,运营三大难题。项目能不能走下去,任何一条线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。
在第一阶段心里很清楚,项目「能做」但是「做不好」。
无论是《楼里》这款产品,还是公开的知识库《独立开发者》,以及自媒体《七号楼》的运营。
都是在能力范围内,尽量做的
自以为好一点。
几条线都可以拎出来单独做,就像好多网友的建议一样:先做好产品再琢磨宣传;直接做知识库也很流行;会写内容可以直接做自媒体。
但放在一起执行,可以得到更好的实践效果。
用比较综合的安排,把整个流程完整的趟一遍,贴脸试一试各个环节的深浅,这样才能对事和人,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认识。
互联网十年民工,自己眼高手低的毛病被治了一个疗程。
【三】
最近这一周,都在忙产品宣传的事,没少被网友吐槽,但是由心的感谢提意见的网友。
拿着产品和用户连线,是整个流程的核心环节。
产品只是在能力范围内,做了非常精简的第一版,做的不好拿出去宣传,肯定没有认可和好评,这个心里早就有了预期。
从自媒体的曝光到注册来看,转化比例非常低,核心问题肯定在产品自身,其它的因素当然也有。
也有网友私信,表达哪些细节和想法需要改进,其实产品能引发讨论和一丝关注,就已经非常接近推广的目的了。
收到的灵魂拷问是:你的产品什么价值,为什么不直接用大模型?
说实话:不是没想过,而是根本想不明白。
从后端开发转做一款AI应用产品,很多想法都是靠蒙的,前端页面的设计都是出自AI的手笔,这种专业的本质问题,实在是有点超纲。
不过可以浅聊几句:AI套壳产品的思考。
不考虑与AI很近的行业和人员,其实很多人对大模型都不熟悉,即便是经常使用的用户,很多问题都需要反复调整提示词,选择符合预期的回答内容。
对大部分用来说,并非对模型感兴趣,只是好用和节省时间。
这就在
用户和
模型之间,给
产品留了发挥的空间。
但是很难拿捏产品中提示词的规则,规则太细致则无法通用,规则太宽泛则没有质感,这是自己最初对产品价值的思考,在此基础上集成功能,只是产品一期没有完全呈现。
这些只是思考,无论想得多细致,都不代表自己有产品化的能力。
至于别人为什么用我的产品,不考虑其它因素,如果是功能相似的竞品,就要看运营能力,当下互联网的基础模式:产品迭加流量效应,具有低成本破圈的概率。
虽然自己常说,走一步看一步,实际上是蒙一步,再蒙一步。
【四】
内容最初写独立开发的时候,收到最多的问题是:为什么不直接做自媒体?是不是用独立开发为自媒体起号?
说句实话,既考虑过也实践过。
但是最终的想法,还是以产品加内容的形式,来蹭一蹭人工智能的风口。
这里有一个抽象的思考:选择相对简单的事情,做出来难度小,但是卷出圈的难度大;选择综合复杂的事情,做出来难度大,但是卷出圈的难度小。
另外一个印象深的问题是:到底先内容还是先产品?
以自己写了好几年内容的经验来说,普通人建议优先考虑内容,怎么去表达想法和为产品设计话题,如果这一点琢磨不透,建议去理一理这几年的车圈营销,参考一下大佬的玩法。
内容在多渠道分发,流量是产品最低成本的广告。
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:不同的内容,发布在不同渠道,触达的人群差异非常大,过去一段时间,在视频和文本上做过各种花哨的测试。
当一篇内容全账号发布,哪个平台流量高一些,哪个平台有讨论,哪个平台悄无声息,已经有了基本的预判。
表达自己的观念,会有支持或不支持的声音,会通过这些交流来审视内容的质感。
先产品再推广,是互联网的传统模式。
这种模式有很多前置条件,要有足够的能力把产品打磨的还不错,要有一定的投流预算,产品上线之后可以全渠道宣发。
今年悄无声息发布,又迅速蹿红的产品有好几个,其背后无一不是大团队或大手笔。
所以对开发者来说,如果想自己做产品,个人更建议先考虑内容,再斟酌产品。
先做出来,再考虑做好,最后也许能做成。
【五】
到这篇内容完结,独立开发的第一阶段正式结束,接下来会溜达几天,重新琢磨下个阶段。
从两个月的实践中,发现了很多关键问题。
这一切,似未曾拥有